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以“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教学平稳有序”为基本原则,根据中职生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建立积极正向的心理支持系统。通过目标引导、意志助力,围绕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提炼出疫情考验所显示的意志力、自主性、协同感,切实给予学生关心关爱。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根据国家卫健委《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校园疫情防控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模式,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校园和谐稳定筑牢心理防线。
2.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预防、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为主,辅导咨询为辅。
3.提升心理健康教科研水平,营造科研氛围。围绕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技融合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和区级课题《生涯规划导向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学的理论水平,从而推进优质中职校建设,筹建新型高职院校。
4.关注重点人群,提供必要支持。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依托全员导师制框架,逐步推进学校全员导师工作,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加强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拓宽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桥梁。
6.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做到有监督、有防范,并增强学生心理素养。
三、工作落实
(一)开学工作
1.在统整三校区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基础上,讨论并制订本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布置心理辅导中心软环境,规范心理辅导室工作流程,完善学校心理工作室的建设规划,保证心理辅导有序进行,落实心理辅导中心值班安排。给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好的辅导空间。
3.进行开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各班张贴指南、同伴心理辅导员宣传科普等渠道使学生了解校内外心理辅导资源,遇到困扰懂得求助。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和干预
1.全面、动态摸排学生身体和心理状况,尤其是“阳康”学生的康复情况,引导学生做好康复期身心健康管理。
2.对特异体质和特殊心理学生进行档案更新登记。
3.完成对因病休学在家学生的家校联系和跟踪,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4.关注重点人群,提供必要支持。做好包括阳性治愈学生、特异体质和特殊心理在档学生、的心理救助和辅导工作。
(三)三校区心理健康教学工作
1.充分利用心理课堂主阵地,疏导后疫情时代学生情绪情感。结合中职生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注重以后疫情时代的生活与学习、危机与生命为主题,利用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平稳过渡生活,调节情绪,发现自身优势,直面困难。
2.加强心理教师的教研,提升心理课堂教学实效。开展针对性心理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针对全体学生,关注其校园适应问题。针对职一、职二学生以专业发展、生涯规划为重点目标,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针对三年级和高复班学生开展情绪调适、实习就业、克服考试焦虑等讲座。
3.指导家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社协同工作机制,共同解决不同类型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心理、升学、考试焦虑等问题,使其更好地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4.以市、区级心理健康月为抓手,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策划方案,针对职校生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各类活动开展。
5.加强学校心理同伴辅导员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学校心理社团活动。建立学生和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联络桥梁。
6.借助和睿猴教育等社会辅导机构的合作关系,研究开发PBL项目化学习心理辅导系列课程,推进建立校园与社会的合作模式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四)教科研工作
1.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师生理念发生转变,在校园内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积极撰写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与案例分析,参与课题研究。
2.围绕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技融合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和区级课题《生涯规划导向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学的理论水平。
3.探讨学校心理教育的品牌项目,努力推进上海市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申报准备工作。
4.充分借助和《大众心理学》、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的教科研合作关系,推进我校心理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五)心理辅导工作
1.加强对高危和重点学生的排查,对于此类人群做好“一案一策”,组建“多对一”心理导师团,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并持续关注跟踪。同时做好对中本贯通学生本学期末转段考试的心理调适工作。
2.进一步修订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切实做到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坚决杜绝因心理原因引发的校园伤害事件。
3.规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做到心理咨询符合流程、记录规范、遵守保密原则、完善督导流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心理健康中心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