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一名职校毕业生,如今成为了“80后”造船工匠代表、全国技术能手、LNG(液化天然气)船焊接骨干、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他就是被誉为“大国工匠”的张冬伟。4月13日,我校有幸邀请到张冬伟走进道德讲堂,和师生们分享他从一名沪东船厂的技校学生,经过勤学专业、苦练技能,最终练就“在钢板上绣花”的绝技,成为大国工匠的成长之路。
回顾自己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他坦言:“做焊工不容易,做一名好焊工,更不容易”。张冬伟从一名技校学生成长为顶尖的焊接技能人才,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他说,“不管面对再大的阻碍,我都没有想到过放弃,一次都没有。”他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事,就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不坚强,遇到困难轻易放弃,那么,就难以取得突破。而只有坚持到底,才有可能取得不一样的结果。
在参与国内首艘LNG船建造的过程中,张冬伟才24岁,却能够连续几个小时地守在殷瓦板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焊接。殷瓦板最薄的地方只有0.7毫米,跟一张牛皮纸一样薄,后面就是一个木箱子。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里面的木箱子就着火了,烧这个焊缝就是像在木头上玩火一样。但正是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念,让张冬伟具有了远超过其年龄的耐心和韧性,也让他在原本十分艰苦和枯燥的焊接岗位上,找到了很大的乐趣。“到目前为止,可以自豪地讲,国内所有建造好的12条LNG船,都有我的参与。每次看到自己参加建造的大船下水时,那种自豪感就把工作时的辛苦抛到九霄云外了。”正如他所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行有一行的魅力,一行有一行的值得。只要有对职业的爱心和恒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一样可以迸发出极致的美。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工匠就是个一直重复劳动的工作者。甚至会认为工匠就是做苦力的,工作得辛苦,赚的钱还屈指可数。其实不是,工匠是一种伟大的职业,他们通过辛苦而获得的成果,比世间万物都甜蜜。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就是心有理想,身怀绝技,敬业爱岗。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讲座,在场师生无不为张冬伟的热血和执着所钦佩。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来自15中高贯通班的陈倩做了题为《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的国旗下讲话。工匠们视技术为艺术,他们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彰显了爱国敬业的精神内涵。作为中职学生,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学习动力,潜心修技,刻苦钻研,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