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是瑰宝也似灵魂,需要每个中华儿女发扬与铭记。11月19日在我校龙居路校区四楼阶梯教室,上海骆新书房的董事长施珏女士为我校学子带来了《非遗的当代运用》主题讲座,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非遗,增强同学们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同学们通过施老师的介绍,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充满非遗文化。非遗的门类很广,在日本、韩国非遗的名称各有不同。此外,其还明白了何为衣钵传承与学徒制。传承衣钵,即接下来、传下去,喻指把佛法传下去。衣钵后来成为工作或者职位、职业的代称。比如说,一个人接替了师傅的职位,就说接替了某人的衣钵。或者由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职业,也称传承了父亲的衣钵。而学徒制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是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工作的一种形式。学生们认识到古代传承的流程,艺术生于民间死于庙堂。
非遗分为皇宫艺术、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主要指将匠人艺术以物寄情,但三点民间艺术通常为实用自由,没有限制结合当地的地区文化。而当代非遗的困境,主要是没有与当代审美潮流结合,没有放下过去,拥抱当下,现在通过对非遗的创新发展,才能让我国的非遗更加实用,才能将我国的国风与文化发扬光大,为传承非遗增添活力,让非遗走得更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拾光影视社团的同学对此次活动全程录制、全程服务,为校园活动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非遗不是静止的,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我们年轻一代要着力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自觉担当起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