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迷途知返的孩子
沈 禧
故事经过:
那是开学前报到的一天,学生小明在同学们把书领完之后才到的学校,他和平时一样,彬彬有礼的向我问了声好,等我讲完话,我便把学生们放了,并叮嘱几位来的报道较晚的学生来我这缴费注册。当我正忙于收费之时,小明偷偷地溜走了,当我收费结束之后,我发现小明没有缴费注册,于是,我拎起电话,就打过去,电话接通后:
小明:老师,你好。
我回:小明,你怎么今天没有缴费就走了呢?
小明:忘记了。
我回:那你明天来学校缴费注册吧?
小明:好的。
当时,小明说话的语气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的特别。到了晚上8点多了,我突然接到小明父亲的电话,电话接通后:
小明父亲:老师,今天小明何时回来了。
我回:我们早上10点多结束的,然后我就放了,但是,小明没有缴费注册。
我于是把我和小明的通话内容说了下。
小明父亲:小明应该回了一下家里后,又出去,到现在还没有回来,电话也不接我们。
我回:那我帮你联系一下吧,问问其他学生是否知道小明去向吧。
小明父亲:好的,谢谢
于是,我立马联系小明,电话打了好几个,都没有接我,忙音。于是我十分着急的联系了和小明平时比较要好同学小王,让他想办法联系小明。
过一会,小王会电了,说:老师,小明也不接我的电话,但在他的腾讯微博上,看见了他的留言,小明说自己已离开了上海,在去外地的火车上。小明还说自己已经长大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我不想读书了,我想打工了。于是我立刻再联系小明,小明还是不接我电话,无奈之下,我让小王帮忙劝导一下,并不断地查看小明的微博留言,并将这一情况马上告知其爸妈,也希望家长能劝导小明回来读书。
背景:
小明是一个纯朴憨厚的好孩子,为人老实,是外来人员同住子女。初中就在上海读的,于2010年9月进入我校读书,在学做事认真,学习态度较为认真,在班里和同学小王关系较好,比较谈得来,放学也经常一起回家,小明在家比较听妈妈的话。
小明家中,父母都是实实在在的打工者,家庭条件一般,普通老百姓,但明白事理,认为只有认真读书,完成学业,才会有好的前途,该读书的时间就是应该读书,而不应该去工作。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也在上海读书。
起因:
通过小明的同学小王得知,原来小王的初中同学小李经过朋友介绍,回老家的一家宾馆中做服务生,而且待遇不错。那里正缺人,因此小李来游说小明,经过几次三番的游说,小明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于是放弃了学业,和小李一起回到老家,在宾馆中做起了服务生。
约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也步入思想成熟期,在朋友的游说之下,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想早日工作。我一直与小明联系,但小明始终未能接我电话,似乎厌学情绪较高。于是,我只能与其父母进行联系、沟通,并初步达成以下几点:
1、 先回老家找到小明,稳定住小明的厌学情绪,把他带回上海。
2、 慢慢劝导小明,使小明改变错误的想法,迷途知返,完成学业。
3、 及时联系我,配合好我一起做通小明的思想工作,回校读书。
4、 事后,我和家长多加观察小明的思想,进一步稳定小明的完成学业的思想。
一星期后,小明父母来电,把小明带回了上海,我得知此消息,立刻进行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发现小明的厌学情绪还是比较大的,他认为在职校读书没有用,还不如早日工作。于是,我就他的想法,给你分析,举了很多好的例子,意在改变他的想法。经过我两天的家访,在小明父母的配合下,小明思想上终于有了改变,我和小明达成以下几点约定:
1、继续学习,完成学业。
2、只有认真完成学业,将来才有好的工作,好的前途。
3、今后无论到什么地方,也会在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放心。
小明思考了5分钟后,答应了约定。
结果:
两天后,小明和往常一眼,背着书包来上学了,我私底下找了和小明最要好的小王以及小明的同桌,希望他们平时能够多和小明沟通,让他认真学习,完成学业,稳定住小明放弃学习的思想。在学校我也多加观察小明的思想,并及时与其父母多联系,沟通。
一星期后的一天中午,小明来到我办公室,面带微笑地和我说:“老师,谢谢你啊!要不是你一直劝服我,我真的是误入歧途了,我现在年龄就是应该学习,等毕业了,有的是工作让我找,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
听了这番话,我觉得小明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我也放心了。于是,我立刻向他父母反映了他的情况,他父母也表示很欣慰。
后记:
通过小明的这个案例,我发现作为班主任,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而且还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因为,很多学生往往在家与学校是两个样子,有些是很听老师话,却不听家长话,有些却与之相反。我们有时还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一些反常行为,这样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前兆,如果我提前意识到了,可能就能避免事件的发生。在这次事件中,平时听话的小明,突然没有缴费注册就走了,其实就是后续事件发生的一个点,因此,我们以后需要注意这一点。
在班主任工作中,及时和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有些事件,我们往往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来解决,因为,有些事情我们并不合适去直接说,或是直接解决,这时,我们就需要有家长出面来说比较好。但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有时需要家长一起配合来解决,因此,关键看你针对怎么样的事,怎么样的学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外,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而不是一直摆着教师的姿态,这样往往不能很好地、客观地解决问题,学生也未必会和你说真心话。其实,师生之间也可以作为朋友,但教师自己也要掌握好原则问题,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学生或许能够敞开心怀与你沟通。有时候,如果换位思考,或许很多问题就能想到解决的方法,毕竟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这就看你教师如何拿捏得当,我想当你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了,那你就是一名成功者。
再者,职校教育并不像小学初中那样,可以从整体把握学生,灌输学生。因为进入职校的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不行,自己没有美好的前途;有些学生就有放弃学业,混混日子,早日工作的想法。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职校的班主任更应该由点及面,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做好个案分析,从思想上该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