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行业绩
本着真诚服务,追求一流的宗旨,坚持服务学生和教师,服务社会与企业的原则,为学生校内的实践、实训和社会成员的培训考试、鉴定和体验等提供服务,积极开拓,开展实训中心的各类工作。
1.对内对外服务
(1)本校学生实训及鉴定情况
全面满足校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实训需要,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学校制定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训项目、内容和课时数,全面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全年学生实训人次为5232,平均每学期实训人次为2616人次。
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上海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学生获“新营销•创未来”全国校园新媒体营销创新大赛上海市一等奖,第二届上海市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种子赛道团体金奖,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项目个人二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二等奖等。教师获“新营销•创未来”全国校园新媒体营销创新大赛上海市金牌指导老师,第二届上海市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种子赛道优秀奖。
(2)各类社会培训、综合服务及鉴定情况
依托振华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送教上门与上门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开展企业和其他院校学生的实训培训等对外开放工作。这块工作由于人社局职业模块的调整及疫情的原因,在培训这方面开展不够,这块工作以后必须加强。
拓展综合服务功能,积极与初中学校相融合,为周边学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服务。为企业竞赛活动,为社会各级各类考证鉴定等提供服务。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备赛提供优质的实训条件和实训师资。
本学期新开发商品交易、货物查验实训项目。
2.管理效能
修订实训中心的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师资培训计划,贯彻在平时的实训教学管理中。
建立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和增设各类考证项目。学校积极探索拓展1+X考证项目和双证融通,力争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考试人数和合格率逐步提高。2021年积极拓展了网店运营推广、商务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会计、数字影像处理、仓储大数据等项目。学生参加的面上考证项目有普通话、文字录入、外经贸业务员等项目,并积极拓展1+X项目考证。学生考核合格率基本达到90%。
3.信息化建设
(1)积极探索信息化实训教学
从实训室排课、教案撰写、授课计划、上课、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逐步实训信息化。提高教学实训教学实效和效率。
(2)开发实训软硬件
提升实训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国际贸易业务流程vr教学软件,在实训管理和实训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实训管理信息化和实训教学信息化。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课程、单证课程教学完善实训室上课,探索教学电子化、作业电子化、为逐步实现实训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成绩
1.本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含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奖牌总数76枚。
2.学生考核合格率基本达到90%。
3.全面提升实训环境优质化,突显环境育人。
开发完善国际商务实景的v.r演示及游戏互动实训软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环境,打造高标准的国际商务vr实训体验馆。
4.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推动实训中心信息化建设,提升我校整体国际商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随着实训项目及实训相关专业的递增,学校新增加了4位实训教师。为提高实训教师的专业实操能力,2021年选派2名教师参与了暑期企业实践,提高了专业实操技能。10名教师参与了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市中职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1+X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师资培训、网络信息安全等市级及以上专业培训,更新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三、实训中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情况
1.在培训方面
特别是对外培训数量方面,有待拓展,针对这个问题,我校在学生实训和对外培训方面进行了改进。增加校内学生的实训、实践指导课、选修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对外培训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开发新的对外培训和鉴定项目。同时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社区,争取下阶段有较大的突破。
2.竭力健全实训中心的管理效能。
(1)提高实训中心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向企业、行业、社区和中小学进行开放,研发新的开放和合作机制。为了实训中心更好的运行,实现管理的准确化和信息化。
(2)加强培训和平时的监管,确保实训中心运行安全、环保运行。制定相关的安全预防和管理规程和措施,注重实训学生的安全教育。此外,谨慎和合理安排各种培训和鉴定项目,提高本专业的专业培训效能,争取提高社会的培训声誉。
3.努力实现实训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1)深化校企合作,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实训中心三年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2)优化实训指导教师的结构。增加实训指导教师人数,扩大规模,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规划阶梯层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师下企业实践落地,提高实效性,切实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能工巧匠”。实现教师个人与实训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实训教学改革的质量水平。能够依托企业行业,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及时扩充和更新实训内容,不断优化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实训、培训模式,推进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发和出版与实训内容相匹配的教材,与企业行业专业合作编写较高质量的培训指导手册,开发较完善实训课程的实训资源库。